“你做菜做得越来越好了!”
叶欣夸了一句,迫不及待盛了饭,招呼他:“快来吃饭!”
沈卓也被香得不行,洗了锅赶紧过来。
吃得越来越好了,记忆中没有比这更丰盛的饭菜了。满足之余,他又想到,幸好他家在坡上,才能这么放肆做好吃的,要是边上有人,肯定得更低调一些……
到底还是做多了,又想起还买了月饼,要留一点肚子,就没吃完。
不过也不非要今晚吃完,都中秋了,天气有所变凉,山间气温更低些,剩菜剩饭放一晚问题不大,明早炒炒吃了,也省事。
收拾了桌碗,他们先各自洗漱了,缓缓一天的疲惫,换了干净的衣服,又出来赏月。
这时天也彻底黑了,月亮升上天空。
这几天天气晴朗,今晚月亮又大又圆,十分皎洁,照得院子里一片明亮。
沈卓点了煤油灯,把那盒月饼拿出来,却苦于院中没有桌椅,一时犹豫是不是该回灶房搬出桌椅来。
叶欣拎了小半筐野山竹出来,说:“别费劲了,我们就在井边上吃吧。”
井边有两块石头架起一块比较光滑的石板,也是沈卓爹之前从山里捡回来的,平时洗菜洗衣服,可以放放。
叶欣现在就把竹筐放到石板上,筐里的野山竹是最近一次上山采药的时候摘的,专门留到今晚吃。
放下之后她觉得不对,又把筐放到地上了,自己坐到石板上,又叫还愣着的沈卓,“别站着了,坐下吧。”
沈卓也在石板坐下了,感觉自己家真是家徒四壁,为此有些沮丧,低声道:“等有空了,打一套桌椅放院子。”
叶欣说:“天天这么忙,什么时候才有空啊。也就今晚出来院子看看月亮,平时不出来,就不费那个劲了。”
又催促他说:“快把月饼拆了,闻着好香!”
沈卓就把煤油灯放地上,然后把月饼的油纸打开,里面是四个圆圆的月饼,表皮金黄,油润润的,印着花纹,就着月光可看出“五仁”的字样。
这月饼每个只有巴掌大小,沈卓给她分一个,自己也拿了一个。
叶欣拿到手里,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然后满足地眯起眼来。
以前她生活的地方是做酥皮月饼的,但她本人口味其实更喜欢这种油皮的月饼,得益于发达的网购和物流,她可以买得到,不管过不过节,想吃了就可以买,权当零食吃。但在这个年代,想买月饼就难得多了,也更显珍贵。
可能是太久没吃了,或者这时代的材料更扎实,她觉得比以前吃过的香。
她开心地对沈卓说:“真好吃。”
沈卓侧头看着她带笑的眼睛,点头,低头咬一口月饼,也觉得很好吃。
皎洁的月光照在他们身上,小院内外安静,只有昆虫的鸣叫声响起,衬得夜间更加静谧。
叶欣吃着月饼,仰头看天际一轮明月,问他:“看到月亮,你会想到什么诗?”
沈卓想到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念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叶欣忍不住笑了下,这是她小学学的古诗,想起来还有点久远,也有点幼稚可爱。
沈卓觉得她是在取笑自己,反问她道:“那你想到什么了?”
叶欣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觉得这句更美一些。”
这句诗沈卓也学过,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他也觉得这句很美,用“婵娟”两个字代指月亮,寄寓对亲友的想念和祝愿。但此时听着她轻快的声音,他不禁想到,这也可以表达对恋人的思念……恋人,他们算不算恋人呢?
他们已经说好了要继续婚约的,你情我愿,这段时间以来又处得好好的,应该……也算的吧。
想到这里,他的目光不禁又落在了她的脸庞。
她的脸小小的,下巴也尖尖的,经过这么段时间好吃好喝的,也长了些肉,脸颊看着软软的,白皙柔嫩,月亮的清辉照在她脸上,给她渡上一层柔光,特别好看。
最好看的还是她一双大眼睛,乌黑明亮,总是闪烁着灵动的光采,好像会说话似的。
叶欣歪头看向他,奇怪道:“怎么了?”
沈卓连忙收回目光,“没。”
刚才还不觉得,现在才觉得他们坐太近了,石板就那么点大,两人几乎是挨着的。平时除了骑车来往镇上的时候没有挨那么近的,可那时候背对着,还好些。现在太近了,他都能闻到她身上刚刚洗过澡的清香。
热意悄悄爬上了他的脸庞。
好在是晚上不明显,他默默低头吃月饼。
叶欣却没有多想,吃了一块月饼感觉有点咸了,伸手从筐里拿野果吃。熟透了的野山竹一捏就开,甜甜的果味一下子散发出来。
吃完一个,还挑了个给他。
这个中秋虽然过得简陋,但是有月饼有水果,也算可以了。
最主要是舒心,两个人简简单单的,不吵不闹,叶欣觉得这样就挺好。
沈卓也觉得这样挺好的,心中被宁静、满足、甜蜜的情绪占满。
几个月前骤然失去父亲,他心中迷茫,也有几分凄苦,感觉日子沉闷,没有奔头。是她驱散了那些凄风苦雨,让他的生活变得明亮起来。
她清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吃一个就好,不然撑得晚上要睡不好了。”
他点点头:“嗯。”
她又仰头看月亮,声音透着愉快,“今晚月亮真好,希望明年也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