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天书吧>大秦皇妃 > 第51章(第1页)

第51章(第1页)

赵濯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赵琨迈开小短腿,噔噔噔地跑过去,轻轻扯一扯李斯的衣袖:「我带你去拜见吕相。」

第30章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始皇崽崽可以。

他的腰间用丝带系着螭龙纹组佩,由玉环丶玉璜丶玉珠等玉饰品串联而成,走起路来环佩轻鸣,还挺悦耳的。同时也表明了他的身份。

斜阳巷陌,门卫齐刷刷地行礼:「镐池君。」

那个门卫刚才还一副不耐烦的神色,此刻立即变了脸,眼睛都笑成了两条缝隙,道:「岂敢劳烦公叔琨?小的这就去为李先生通报。」

赵琨哪里肯错过挖吕不韦墙脚的机会,大咧咧地说:「不劳烦,筵席就要开了,我刚巧顺路。」

说完,他转向李斯,彬彬有礼地邀请:「李先生,请随我来。」

李斯这一路行来,不知多少次听见秦国的百姓议论镐池君赵琨,有离奇的水神传说,有亩产接近千斤的麦田,没想到鼎鼎大名的公叔琨竟然如此年少。他怔了一瞬,才不紧不慢地作揖,「见过公叔琨。」

赵濯和甘罗也凑上来,和赵琨一起行动。吕蜴跟吕惠俩兄弟一左一右地簇拥着李斯。吕惠才五岁,奶声奶气地自荐:「我来带路!」,

李斯被朝气蓬勃的少年和孩童环绕,一下子感觉心态都回到了少年时。他拱手道:「劳驾诸位小友,感激不尽。」

赵濯灿烂一笑,依然是嘴比脑子快的发言:「不用客气。都说楚乃蛮夷之地,我看你虽然是楚国人,礼仪还挺到位的。」

李斯没接话。

赵琨无语,不要搞地域歧视啊!再说了,按照时下的地域划分,中原之外,还有东夷丶北狄丶西戎丶南蛮。在那些中原诸侯的眼中,不仅「楚乃蛮夷」,秦国也是蛮夷,虎狼之秦和戎狄差不多。秦国境内的陇西郡,就有一个地名叫——狄道。狄道县的命名原则是这样的——「县有蛮夷曰道」1。

其实秦国继承了西周故地,传承了一部分西周的文明,包括衣冠丶礼仪制度丶语言丶文字等等。真正和中原文化迥异的是楚国。虽说大家都是炎黄子孙,但楚人称主帅为「莫敖」,称老虎为「班」,崇拜九凤(九头鸟),还保留了上古的巫傩遗风,语言丶风俗都和中原不同。

所以李斯一出现,大家从服饰就能判断他是楚人。如果是韩赵魏燕齐的士子入秦,至少不会从穿衣打扮上被人一眼瞧出籍贯。

赵濯悄悄地对赵琨说:「我是不是得罪他啦?」

赵琨小声回答:「没事,俗话说『债多不压身』,『虱子多了不嫌咬』,你得罪的人多了,不差这一两个。」

他像个乖巧可爱的小孩子一样朝李斯伸开双臂,天真无邪地撒娇:「李先生,我走不动啦,抱抱。」

李斯俯身将赵琨抱起来,镐池君跟他儿子差不多大,又小又软的一团,抱在臂弯中直往下坠。他来秦国,其实是冲着秦王来的。据说最初的最初,范雎也只是一名小吏,在魏国还差点被冤死,他入秦以後,平步青云,封侯拜相。对李斯来说,被吕不韦举荐给秦王,其实还不如被镐池君举荐。然而镐池君已经知道他要拜见吕不韦,再临时变卦,会给人留下一种朝秦暮楚的不靠谱的印象。

罢了,只能以後再做打算。

李斯换了一种更稳当的方法抱小孩,不经意地一瞥,发现赵琨的腰间挂着许多精致的小东西——组佩丶香囊丶平安符……另有一件奇怪的小玩意儿。李斯一向自诩见多识广,居然认不出那是个什麽物件。

他虽然只是一名楚国小吏,但他的老师荀子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同时也是楚国春申君的座上宾,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李斯见过不少。但这东西,他没在除了赵琨以外的任何人身上见过。

赵琨发现李斯瞅着他腰间的火镰荷包,忽然福至心灵——战国末年已经出现了简易的火镰,然而这种酷似装饰品的火镰荷包是以後才面世的。这年头,人们一般习惯使用燧石丶或者阳燧(凹面铜镜)点火。阳燧是源自西周的生火黑科技——「太阳能打火机」,除了点火有些慢,特别依赖光源以外,没别的缺点。但这些东西,都不如火镰荷包中成套的取火小工具方便好用。

赵琨将火镰荷包摘下来,献宝似的递到李斯的眼前,「这个送给李先生,小袋子里面装着铜火镰丶火绒和火石,打火可快了。世间独一份的,别人的火镰可没有这麽漂亮,这麽方便。」

小袋子?

如果李斯没看错,是一只极其精巧的鳄鱼皮小囊(口袋),用珍珠和玉珠穿线,绣着立体的双鱼吉祥纹图案。

李斯果断拒绝:「这太贵重,我不能收。」

赵琨煞有介事道:「先生太拘泥了。这天下的物件,是谁赋予了它们价值?珍珠在水中,美玉在山中的时候,一文不值。哪怕是昆山之玉,最初也只不过是一块石头。被胡人发现,千里迢迢地运到咸阳西市,成为商品,几百丶几千或者几万钱就可以买到。被能工巧匠买去,精雕细琢一番,让达官贵人来竞价,能值几十万丶上百万丶上千万钱。如果被王室收藏,便是无价的稀世珍宝。石头还是那块石头,不同的,只不过是环境和际遇。先生初来秦国,是默默无闻,还是封侯拜相?也要看先生在哪里,会遇见谁呀。这个火镰请先生收着,且看三十年後,你我的际遇如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