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人无法,也知道现在这样压力大越问越想不起来,只能暂且这样。
苏景殊讨好的朝他爹笑笑,他今天晚上有正经事,爹要打也得等他把正事儿办完再打。
苏洵:……
臭小子,真是上辈子欠他的。
几个工匠带上他们的小本本快马加鞭去城外作坊,李珣却没有走,而是在包拯面前试探道,「包公,那隐世唐门若真有如此本领,朝廷可否派人去蜀中寻访,许他们高官厚禄让他们为国尽忠?」
包拯摇头叹道,「展护卫方才说过,唐门已有百年未曾出现在江湖,高官厚禄怕是难以令他们出山。」
李珣遗憾不已,「真是太可惜了。」
江湖世家,还是传承几百年的江湖世家,朝廷知道他们藏身何处还好,现在这般便是朝廷想派兵去抓捕唐门弟子都不知道上哪儿抓。
如果他们有本事能抓住的话。
展昭听的欲言又止,到底还是什麽都没有说。
虽说官家是天下之主,但是江湖和朝廷向来井水不犯河水,或者说,双方都看对方不顺眼,不然他这个南侠被封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也不会在江湖上激起那麽大的水花。
这种相看两厌的局面不解决,就连遵纪守法的江湖人士都不爱和朝廷打交道,更不用说唐门那种隐世不出的世家。
那是唐门,亦正亦邪的唐门,亦正亦邪比正道或者邪派更难缠,朝廷要是真的派兵去「请」唐门弟子出山,他觉得最後大概率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算了,反正朝廷也找不着唐家堡在哪儿,这话他就不说了。
李珣感慨几句,拱手便要告辞,「包大人留步,我去礼部衙门寻曾公。」
曾公曾公亮,乃是当朝副相,不久前还兼任礼部侍郎,总结广备攻城作前些年成果的《武经总要》便是他与端明殿学士丁度共同主编。
等苏小郎晚上将能回想起来的东西默写出来,他便和曾侍郎一同去城外作坊,看工匠能据此改良出多大威力的火药。
寻常少年回想多年前的事情可能会出错,苏小郎记性之妖孽京城皆知,他说能回想起来就一定能回想起来。
正说着,外面忽然有衙役前来禀报,「包大人,辽国耶律王子给您送了一份礼,来人将礼物留下便转身离开,属下未能追上。」
李珣脚步一顿,为那辽国王子的行为感到迷惑。
送礼送到阎罗包公头上,他脑子没病吧?
包拯脸色一沉,「什麽礼?」
「是一副字。」衙役将装裱好的字带上来,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大人,那耶律王子还派人去王丞相府上将王丞相臭骂了一顿,王丞相已经令人备上厚礼前去赔礼道歉。」
包拯:……
包拯长叹一声,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个。
王丞相啊王丞相,两国交锋最忌露怯,辽国使节看到朝臣如此可欺,又岂会对官家正眼相待?
你糊涂啊!
苏景殊气愤不已,「是那个辽人不守规矩先和王丞相抢道,抢道抢不过他还有脸去王丞相府上找茬?王丞相还给他道歉?凭什麽啊!」
展昭也觉得那耶律梦龙实在过分,在包大人这儿讨不到好处就使劲欺辱王丞相是吧?
柿子挑软了捏,他倒是会挑人。
展昭主动请命,「大人,属下前去将王丞相府上的人拦下,然後寻人去驿馆骂回去。」
苏景殊捏紧拳头,「骂回去!去找白五爷帮忙,白五爷骂人可厉害了!」
苏洵瞥了眼恨不得亲自跟去驿馆找茬的儿子,难得没有说话。
一步退,步步退,朝中大臣再这麽畏战如虎,辽人勒索起来定会更加猖狂。
指望辽国良心发现不再贪得无厌,不如指望北地战事勤加练兵将辽人打出去。
展昭说完就要离开,然而包拯却摇了摇头,「拦下又能如何?丞相一心求和,拦下一次两次,还能整日盯着丞相府的动静不许他接触辽国使臣?」
他们开封府还没有资格管那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