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向上点头,露出一副了然之色,没想到金钱的力量这么强大,通过金钱,苏俊鹏有了进社团的可能。
而爱情的力量更是伟大,让周雅琴不惜动用各种关系把苏俊鹏弄进社团。
他心中有些嫉妒,深吸几口气,才勉强压下心头的异样,努力恢复平静,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面前的研究中。
摒弃了爱情的苦,宋向上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翻译挣钱和社团研究中。
他一日千里,翻译出大量电力外文文献,让周博群带走交给上级,不仅获得丰厚报酬,而且通过接触最前沿的电力文献,让他对电力展,电压等级的研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潜移默化的积累,让他在电力方面的知识越丰富和渊博,而社团的课题研究,让他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又得到长足的锻炼和进步。
这一个个课题不是凭空而生,是在现有基础上提出的新构想,需要强大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整合能力,需要从纷杂繁复的文件中提取出有力的精髓融合到一起,形成独特的观点。
布一篇文章,需要有出处,需要有论证,这都是极耗费精力的活,同样如果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就可以表成一篇论文。
论文的含金量毋庸置疑,这对以后的学习还是找工作都有很大的好处。
宋向上在经年累月的锻炼中,他的思维越缜密,知识处理能力越强大,到大二下半学期,渐渐能写出一些有高度有水平的电力研究论文,表到学术期刊上。
他的知识深度已经远远出普通的学生。
时间流逝,如白驹过隙。
许多人在吃喝玩乐中度过了大学时光,许多人在无所事事中躺过一年,而宋向上心无旁骛地翻译,研究课题,收获的是满满的知识储备,一篇篇表的高水平论文。
周雅琴和苏俊鹏度过无数风花雪月的日子,他们一边研究课题,一面谈情说爱,感情如胶似漆,爱得甜蜜,但课题上却久未出成果。
苏俊鹏本来就是花天酒地的人,他是靠着提供外文文献进来的,就算勉强静下心来坐到这里也安静不了几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混日子,出去玩耍。
周雅琴是个细心的人,她整理文件不在话下,但想要从这些文献中提炼出精炼的论点,形成高水平的论文对她来说难如登天。
两人叽叽咕咕聊了很长时间后,周雅琴又回到宋向上的办公桌旁边,
“向上,前段时间我和俊鹏一直在研究课题,也没顾得上帮你的忙,你不会生气吧?我现在腾出时间给你打下手,减轻你一点压力。”
“你这段太累了,每天来得比谁都早,走得比谁都晚,虽然年轻精力充沛,但老这样熬可受不了。”
“以后有什么琐碎的活需要整理的,你交给我,我给你办得妥妥的。”
周雅琴笑靥如花,主动上来帮忙。
宋向上一下子有些不适应,忙推辞道,
“不用不用,我能忙得过来,不用麻烦你。”
“向上你跟我还客气什么?咱们都是好朋友,俊鹏和你还是一个宿舍的好兄弟,就这样说定了。”
周雅琴不由分说和宋向上搭帮,笑靥如花,热情无比,宋向上根本拒绝不了,只能勉强点头答应。
刚开始宋向上还有些不自然,不时地看一眼远处的苏俊鹏,毕竟周雅琴是苏俊鹏的女朋友,得保持距离。
可是见苏君鹏并不很在意,周雅琴也十分认真地帮他整理打杂,宋向上渐渐适应过来。
后来过了一个月,周雅琴找他说苏俊鹏的课题干完了,也要过来和他一起帮忙。
宋向上忙说用不着那么多人,可是苏俊鹏说他愿意帮忙辅助,这次宋向上没松口。
实在是这两个人是男女朋友,而且他之前对周雅琴有点意思,虽然现在早已成为普通朋友,但如果这两个人在他眼前晃的话,宋向上心里总有些不舒服。
“向上,我们给你打下手你就放心吧,绝对不会拖你的后腿的,咱们一个宿舍的哥们弟兄,你就不能照顾照顾?可不能忘了兄弟。”
苏俊鹏半是开玩笑,半是生气的说道。
宋向上有些尴尬,想拒绝,但是苏俊鹏说得又这么情真意切,他一时间想不好什么说辞。
宋向上暂时将这事抛在脑后,准备晾一段再说,这一天卓梵宇找到他,
“向上,有件事儿我想想还是跟你说说的好,省得你太吃亏。”
“你知道咱们电力模型实验社对接的是哪儿吗?你知道李老师他们这些老教授老专家在社团露面很少,只是匆匆布置完课题后便离开,一天天忙得脚不沾地,你知道为什么吗?”
“还有周学姐和苏俊鹏这一段这么殷勤的和你搭帮,要给你打下手,你知道为什么吗?”
卓梵宇一连串地问题,问得宋向上一脸迷茫,他醉心翻译和课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哪知道这么多为什么?
卓梵宇见宋向上一脸迷茫,当即跟他科普起背后的缘故。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国外开始了对ooo千伏oo千伏电压等级的可行性研究和对特高压输电技术开应用的研究,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这些国家电力负荷增长明显放缓,电网展度也相应放慢,导致原定的特高压展计划被停止或推迟。
但特高压始终是国内外电力专家孜孜以求追求的梦想。
我们国家的电力专家同样不甘屈居人后,虽然我们起步晚,从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开始展电力,但中国电力人追求更高电压等级的梦想始终坚韧如石。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水利电力部技术改进局就先后在北京、成都、重庆、宜昌等地进行过高电压基地的选点工作。
当时因为水力电比较简单,中国的水利电力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考虑到葛洲坝水电工程和三峡工程电力往外输送的要求,水利电力部于是决定将高压试验基地和高电压计量站选在武汉,正式成立武汉高压研究所。
为了聚集国内电力行业的专家人才到这里,完成国家电力展的伟大计划,当年在文革中被下放到云南的中国电力科学院一批高电压科技人员成建制转移到武汉,成为武汉高压研究所的第一批电力专家。
喜欢特高压独步全球请大家收藏:dududu特高压独步全球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