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河畔微风轻柔地拂过,河水泛起层层细密的涟漪,在月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于大地之上。河畔的青楼,此刻被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所笼罩。这座青楼建筑精美,雕梁画栋在灯光的辉映下更显金碧辉煌,飞檐斗拱上悬挂着的大红灯笼随风摇曳,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这里即将发生的盛事。
众读书人早早地便聚集在此,一个个神色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即将公布榜单的高台,仿佛他们的命运就系于那几张榜单之上。他们有的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声音中满是忐忑与好奇;有的则独自站在一旁,闭目养神,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平复内心的激动,可微微颤抖的双手还是泄露了他们的紧张。
曾经在中秋诗会上大放异彩的礼部尚书之子李至,身着一袭华丽的锦袍,腰间系着一块温润的羊脂玉佩,随着他的走动,玉佩轻轻晃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此刻,他正站在人群中,微微仰着头,鼻孔朝天,脸上带着一丝与生俱来的高傲,仿佛在向周围的人宣告他的不凡。
新科探花崔詹,一身儒雅的书生装扮,手中摇着一把绘有墨竹的折扇,每一次扇动,都带出一股淡淡的墨香。他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期待,似乎对自己在榜单上的排名早已成竹在胸。
还有那个投靠了太子府,自诩文采斐然,曾质疑秦铭文采,结果被秦铭的诗才碾压的江南才子唐云,他穿着一身浅蓝色的长衫,衣角处绣着精致的花纹,本应是一副风流才子的模样,可此刻神色却有些不自在,眼神中时不时闪过一丝焦虑,双手不自觉地握紧又松开,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
这三人,曾经对秦小白酒爱答不理,不屑一顾,认为不过是市井之物,难登大雅之堂。可如今,却各种高攀不起,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纷纷投稿,期望能榜上有名。
“李兄,你觉得这次你能排第几?”崔詹微笑着,用折扇轻轻敲了敲李至的肩膀,那笑容中带着几分试探。
李至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那笑容仿佛能驱散周围的阴霾:“我自认为我的诗词还是有些水准的,进个前十应该不成问题。”他微微抬起下巴,眼中闪烁着志在必得的光芒。
唐云在一旁冷哼一声,鼻孔里喷出一股不屑的气息:“哼,就凭你?我看你是高估自己了,这次我可是准备充分,状元之位说不定就是我的。”他双手抱在胸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狂妄,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脚下。
李至和崔詹对视一眼,眼中同时闪过一丝不屑,却也没有反驳,只是微微摇头,似乎在为唐云的自不量力感到惋惜。
开榜时刻终于到来,整个青楼前的广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大气都不敢出,目光紧紧盯着高台,仿佛那是他们生命的全部。只见一位身着红色长袍的司仪,手中拿着三张榜单,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上高台。他的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众人的心上,让原本就紧张的气氛更加凝重。
“各位,今日便是诗仙排行榜放榜之时,此次榜单共有三个,分别是仙人榜、龙虎榜和新秀榜。”司仪的声音清脆响亮,犹如洪钟般在广场上空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众人的耳中。
众人纷纷伸长脖子,恨不得自己能长出一双翅膀,飞到高台上去第一时间看到榜单。有的踮起脚尖,有的甚至跳了起来,现场一片混乱。
首先公布的是仙人榜。
“仙人榜,从低到高,分别是王维、白居易、陶渊明等人。探花是诗神苏轼,榜眼是诗圣杜甫,状元则是诗仙李白。”司仪一字一顿地念道,声音中充满了敬畏。
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一阵惊叹声。
“果然,诗仙李白排第一,实至名归啊!”一位中年书生感慨道,眼中满是敬佩,他的眼神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诗仙李白进行着一场灵魂的对话。
“我觉得诗神苏轼也不差啊,怎么才排第三,太可惜了。”一个年轻的书生皱着眉头,一脸惋惜,他的脸上写满了对苏轼的不平。
“单独列出一个仙人榜,真是太好了。不然让我们和这些大家们竞争,那前十,甚至前二十都进不去。”另一个书生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庆幸的神色,仿佛躲过了一场灾难。
接下来便是龙虎榜。
“龙虎榜,李至,排名第八;崔詹,排名第六;唐云,排名第二十……”司仪继续念道。
李至听到自己的名字,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第八,还不错,和我预想的差不多。”他轻轻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袖,仿佛在向周围的人展示他的荣耀。
崔詹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第六,看来我还得继续努力。”他轻轻合上折扇,握在手中,仿佛在给自己加油打气。
而唐云听到自己几乎垫底的排名,脸色瞬间变得铁青,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这榜单肯定有问题,我怎么可能排这么低?这简直是不公待遇!”他跳着脚大喊,双手挥舞着,像个疯子一样,试图引起他人的注意。
然而,众人都在相互庆贺,无人理会他的叫嚷。这些成名已久的文人墨客,都拥有不少的粉丝。特别是那些闺阁小姐们,有的从未踏足青楼,今日却乔装打扮,男扮女装,远远地在人群外为自己的偶像应援。
“崔公子,崔公子,你最棒!”一个身着男装的小姐,不顾形象地挥舞着手中的手帕,大声呼喊着,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激情,仿佛要将自己的爱意全部传达给崔詹。
“李公子,加油,你是最厉害的!”另一个小姐也不甘示弱,扯着嗓子喊道,她的脸涨得通红,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突然,两个支持不同偶像的小姐发生了争执。
“你家李公子诗词哪有我家崔公子好,你别在这瞎喊。”
“你胡说,我家李公子才是真正的才子,你家崔公子根本比不上。”
两人越吵越激动,最后竟然互相扯起了头花,头发瞬间变得凌乱不堪。周围的书生们都看呆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香艳的“战斗”,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有的张大了嘴巴,有的瞪大了眼睛,仿佛在看一场精彩的表演。
还有不少人在议论纷纷,认为这榜单没有意义,第一的肯定是秦铭,他们最多是争一点边角料。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秦铭并不在榜单上。
当排行榜第一名公布是晋王萧让时,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晋王萧让夺冠,实至名归啊。他不仅位高权重,更是大魏的文坛领袖,这第一非他莫属。”一位老者捋着胡须,点头称赞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敬意,仿佛在向晋王致敬。
“是啊,晋王的诗词造诣深厚,能得到他的认可,那才是真正的荣耀。”众人纷纷附和,声音此起彼伏,仿佛一首和谐的乐章。
最后公布的是新秀榜,这也是争得最激烈的榜单。这里汇聚的是没有成名,或者以前没有什么作品的书生。这个榜单的存在,给了毫无名气的书生,或者年轻一辈的文人出头的机会,众人都喜笑颜开。
而秦铭将自己放在这个榜单上,并且夺冠,众人也毫无异议。毕竟他本身是商贩出身,几个月前的中秋诗会,边饮酒边作诗,才一举成名,说是新秀也不为过。
“下面公布新秀榜,第一名,秦铭!”司仪高声喊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秦侯爷夺冠,实至名归啊。他的诗词才华,大家有目共睹。”
“是啊,秦侯爷不仅商业头脑厉害,诗词方面也如此出众,真是让人佩服。”
李至、崔詹和唐云看着秦铭在新秀榜夺冠,心中五味杂陈。李至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嫉妒,那嫉妒如同毒蛇般在他心中蔓延:“哼,自己又当选手又当裁判,无耻之尤。”
崔詹则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无奈:“若论诗才,我们和他的差距的确还很大,还得努力啊。”
唐云更是脸色阴沉,咬牙切齿地说道:“这榜单肯定有猫腻,我不服!”然而,他的声音很快被淹没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大海,激不起一丝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