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天书吧>知否知否从文圣开始 > 第37章(第2页)

第37章(第2页)

按照科场上重首题的传统,一般都是以四书题为首题,五经题次之,这也就是所谓的“四书取士,五经定等”。

而这次海象乾把首题换成了五经题,那么就变成五经取士,四书定等了。

题目一发下来,考房中就是一阵骚动,甚至有几个考生嚎丧般地哭嚎了起来。

他们之中很多人功底不扎实,为了能够取中,一直苦练四书题,对自己的本经比较疏忽。

可没想到海象乾居然不按常理出牌,把五经题作为首题,这下这些疏忽本经的考生们可就惨了。

眼看考场上一阵骚乱,立马就有书吏大喝道:“哪个再敢喧哗,以扰乱考场治罪!”

考房里这才安静了下来。

卫辰倒是没有多想,他四书五经都早已纯熟,以哪个作为首题对他来说都是一样。

卫辰的经师林延本经是《尚书》,卫辰自然也选了《尚书》作为自己的本经,后来拜师庄钧后,才开始兼修其余四经,只不过水平就比《尚书》差远了。

当然,就《尚书》这一经而言,卫辰还是颇为自信的。

治《尚书》最大的难点,就是必须通古博学,因为《尚书》里所用的都是上古先秦的典故,还有一大堆拗口的人名。

所以治《尚书》首先要博学,饱览典籍,而这恰恰是卫辰最擅长的地方。

发到卫辰手上的首道五经题,题目只有九个字: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

这句话出自《尚书o无逸》篇,是周公告诫成王的一句话,大意就是当年周文王俭朴,不贪图享乐,才有了后来周室的兴盛。

这道题想要破题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写出自己的水平。

卫辰只是想了片刻,就写下破题:“美服不敢崇,所以重民事也。夫文之所卑者服,而所不敢卑者功也。”

这破题已经足以让考官眼前一亮,但下面文章的论述,才是真正见功底的地方。

卫辰也不着急落笔,而是闭起眼睛凝思,打起了腹稿。

公堂上,坐在上首的海象乾对于提坐堂号的十名考生一目了然,见卫辰迟迟不落笔,不由笑着对一旁的沈度道:“卫案首莫非技穷了?”

沈度喝了口茶,云淡风轻道:“那少年确有才华,学政莫急,待见了文章便知分晓。”

海象乾笑了笑,当日看到府试的题名录之时,他就对那篇《完璧归赵论》赞叹不已,心中存了栽培之意。

但是那篇让卫辰取中府试案首的文章,却让注重义理的海象乾觉得华而不实。

若是卫辰再拿府试时那等文章来应考,海象乾也不会留情,断然是要罢黜他的。

这就是科考考生的无奈了。

从县试到殿试,考官们对于文章好坏的标准各不相同,动不动就会把自己不喜欢的文章一竿子打死。

考生们除了提前打探好消息,揣摩考官的喜好,剩下的也只能是自求多福了。

第58章排定座次

堂下考房内,卫辰凝神静思了半柱香的功夫,终于打好了腹稿,当下提笔蘸墨,数百字的文章挥毫立就。

将案上的文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卫辰不由满意地点了点头。

卫辰从考篮中取出些点心吃了几口,稍有饱腹感就停下了嘴。

吃得太饱,容易犯困,反倒是这种半饱状态下,考试状态最好。

接下来的四书题,卫辰一看题目就乐了,“得道者多助”五个大字赫然出现在题纸中央。

这个题目,卫辰可太熟悉了,前世无论是中学课文,还是大学论文,这个题目都经常出现,卫辰就算没有这一世的积累,都能答个八九不离十。

这句话出自《孟子o公孙丑下》,意思也很明白,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只需从这一点出发来立论,便是高屋建瓴,绝不会有失。

卫辰没有丝毫犹豫,提笔就写了起来:“观道之致乎助者,而已尽古今之大局焉。夫道诚在我,则不期助而助自多焉。此以伸人和之说,而要亦审乎大势如此。”

卫辰写完破题,停顿了一下,默读了一遍,感觉十分满意。

这两句话紧扣《孟子》和《集注》,代圣贤立言,便是再严苛的老学究也挑不出错处来。

紧接着,卫辰承题起讲,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写了数百字,一共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

五经题和四书题,这两篇时文是最重要的,卫辰将两篇文章写完,一看时间,才刚刚中午。

考了一上午,脑力和体力的消耗都是不小,卫辰也有些疲惫了,将后面的诗赋和表判题目扫了一眼,便伏在案上闭目养神起来。

小眯了半个时辰后,卫辰伸了个懒腰,一骨碌直起身来,不多时就在几案上将最后两题悉数作好。

此时离交卷还有一个多时辰。

趁着有大把时间,卫辰仔细检查了一下文章中有无犯讳疏漏之处,而后在几处稍稍润色一番,就开始把文章誊录到正卷上了。

誊录时,文字要工整简洁,卷面不能涂抹……,这些规矩卫辰都记得清清楚楚,没有丝毫疏忽。

一板一眼地誊录完,卫辰又检查了几遍,确认无误后,便将卷子交给书吏,然后起身走人。

这场院试按照海象乾的要求,是要糊名的,因此也就没有了当堂面试这个环节。

对卫辰来说,至此,院试就算是落下帷幕了。

今年是秋闱年,院试考完,距离下一次乡试还有三年,期间基本上没有温书备考的压力,比高考后的解脱还要爽,因此许多学子都是尽情放纵了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