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天书吧>左传怎么读 > 鲁宣公十一年(第1页)

鲁宣公十一年(第1页)

鲁宣公十一年

公元前598年,鲁宣公十一年。

十一年春,楚子伐郑,及栎。子良曰:“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其来者可也。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乃从楚。

夏,楚盟于辰陵,陈、郑服也。

十一年春,楚庄王讨伐郑国,大军抵达郑国的陪都栎城。公子去疾以为,晋国和楚国不修德政而致力于武力竞争,谁打过来听谁的就是了。“他们既无诚信可言,我们为什么要讲信用?”于是向楚国屈服。

夏天,楚国、陈国、郑国在辰陵举办会盟,是因为陈国和郑国臣服了。至于是不是真的臣服,恐怕不只楚庄王心里没底,陈成公和郑襄公自己心里也没底。

楚左尹子重侵宋,王待诸。

楚庄王显然明白,如果立即撤军回国,过不了多久,陈国和郑国又会反水。于是派左尹公子婴齐(楚庄王的弟弟,字子重)入侵宋国,楚庄王本人则在地等待。

令尹艾猎城沂,使封人虑事,以授司徒。量功命日,分财用,平板干,称畚筑,程土物,议远迩,略基趾,具糇粮,度有司。事三旬而成,不愆于素。

令尹艾猎,是贾的儿子,又名敖,字孙叔,又字艾猎,史上一般称为孙叔敖。关于此人,最为人熟知的有两段典故:

其一是孟子的名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面写道:“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将孙叔敖与管仲、百里奚等人相提并论,以为他是在海滨隐居而被楚庄王起用,这真是笑话。氏在楚国也是名门望族,孙叔敖的祖父吕臣当过令尹,父亲贾当过司马,他作为一个根正苗红的公子哥儿,原本就是统治集团中的一员,怎么可能隐居海滨呢?

其二是西汉刘向所记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同样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在此不赘。

回到正题:孙叔敖主持修建沂城,命当地官员做好工程筹划,报告给司徒。计量工程,规定日期,分配资源,用夹板和支柱平整城墙,使土方与进度相称,预先准备材料,就地取材,巡视城基合理选址,准备粮食,审核监工人选,三十天完成工作,没有浪费人力物力。

晋成子求成于众狄。众狄疾赤狄之役,遂服于晋。秋,会于函,众狄服也。

是行也,诸大夫欲召狄。成子曰:“吾闻之,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能勤,有继。其从之也。《诗》曰:‘文王既勤止。’文王犹勤,况寡德乎?”

晋国的缺向狄人各部抛出橄榄枝,谋求友好合作。

狄人是中原诸国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通称。事实上,他们并不见得是同一个种族、同一种文化、同一个政权。当时,狄人中最强大的是赤狄。赤狄不仅侵略中原,也奴役其他部落。这些部落饱受其害,也想向晋国寻求支援,所以就顺服了晋国。

这一年秋天,晋景公前往狄人控制的函,会见了狄人各部首领。此番会见,晋国的诸位大夫本来是想将狄人召到晋国来的。缺不同意,说:“我听闻,如果德不能服人,那就只能自己勤快点。自己不勤快,凭什么要求别人勤快?能够勤快,才有好的结果,还是我们去狄人那里吧!”又引《诗经·周颂》中的一句“文王既勤止”道:“周文王有那么高的德行,尚且勤快,何况我们这些寡德之人呢?”

关于这件事,有必要多说两句。以晋国的强大,将狄人召至绛都来会见,其实也未尝不可。但是强大和有德,并不是一回事。强大令人敬畏,有德令人钦服。国与国之间交往,如果总是端起架子,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度,是交不到真正的朋友的;保持谦虚谨慎,反而有利于团结。缺作为晋国的首席执政官,对这一点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他要晋景公放下大国元首的架子,主动跑到函去会见狄人,果然赢得了狄人的尊重。原文中的狄人“遂服于晋”,是因为受到赤狄的欺负,出于功利的考虑,寻求晋国的帮助;后来的“众狄服也”,则是因为晋景公亲自前来,态度诚恳,大伙都心悦诚服了。

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谓陈人:“无动!将讨于少西氏。”遂入陈,杀夏征舒,诸栗门。因县陈。陈侯在晋。

申叔时使于齐,反,复命而退。王使让之,曰:“夏征舒为不道,弑其君,寡人以诸侯讨而戮之,诸侯、县公皆庆寡人,女独不庆寡人,何故?”对曰:“犹可辞乎?”王曰:“可哉!”曰:“夏征舒弑其君,其罪大矣,讨而戮之,君之义也。抑人亦有言曰:‘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诸侯之从也,曰讨有罪也。今县陈,贪其富也。以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无乃不可乎?”王曰:“善哉!吾未之闻也。反之,可乎?”对曰:“吾侪小人所谓‘取诸其怀而与之’也。”乃复封陈,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故书曰“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书有礼也。

去年,夏征舒弑陈灵公,孔宁和仪行父逃至楚国。对楚庄王来说,这正是控制陈国的一个绝好机会。这一年冬天,楚庄王以夏氏作乱为由,出兵讨伐陈国,而且对陈国人宣称:“你们不要害怕,我是来讨伐少西氏的。”

少西氏即夏氏。陈国的百姓不喜欢陈灵公,也不拥护夏征舒。楚庄王很轻易地进入了陈国,杀死夏征舒——为了显示伸张正义,夏征舒是在陈国首都上蔡的栗门被车裂而死的。楚庄王为陈灵公报了仇,便奖励自己,将陈国变成了楚国的一个县。这也是楚国历来的搞法,楚国著名的申县、息县、叶县等,哪一个原本不是诸侯国?

陈灵公的世子午,此时正在晋国。

楚国大夫申叔时奉命出使齐国,回来之后,向楚庄王复命,然后退下。楚庄王觉得很不爽,派人责备申叔时:“夏征舒大逆不道,弑其国君,寡人带领诸侯讨伐而诛杀了他。诸侯和县公们都向寡人表示祝贺,只有你不贺寡人,这是为什么?”申叔时说:“我还可以申述吗?”楚庄王说:“可以!”申叔时说:“夏征舒弑君,这个罪行是很大,讨伐他而且诛杀他,这正是君王应该做的事。不过呢,人们也有这样一句话:‘牵着牛踩坏了人家的田地,就把他的牛抢过来。’牵牛踩田的人,当然是有罪的;可是把他的牛抢过来,这个处罚就太重了。诸侯跟随您,说是为讨伐有罪之人。现在您却把陈国设置为县,这就是贪图它的富庶了。以讨罪召集诸侯,而以贪婪来结束,恐怕不可以这样吧?”楚庄王说:“对哦!我咋就没听说过这些话呢?那我把陈国还给他们,可以吗?”申叔时说:“这就是我们这些小人所说的‘从谁怀里拿出来的就还给他’啊!”

楚庄王于是重新封建陈国,派人到晋国迎接世子午回来为君,是为陈成公。为了纪念这次丰功伟绩,楚庄王又下令从陈国每一个乡都带回一个人到楚国,让他们集中居住在一起,称为“夏州”。

《春秋》记载:“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是表彰楚庄王做得有礼。

又据《史记》记载,孔子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对楚庄王赞不绝口,以为其“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对照晋景公对狄人的举动,不难看出,晋楚争霸发展到这个时期,双方在保持武力扩张的同时,又不约而同地开启了“贤者模式”,开始以德服人了。

厉之役,郑伯逃归,自是楚未得志焉。郑既受盟于辰陵,又徼事于晋。

鲁宣公六年,楚国讨伐郑国,双方在厉地谈判、媾和,郑宣公中途逃跑。从那时候开始,楚国就没有得志于郑国,也就是没有使郑国真正顺服。这一年夏天的辰陵之盟,郑襄公虽然也参加了,接受了楚国的盟约,但是背地里又向晋国讨好,请求侍奉晋国。这只风箱里的老鼠,已经变得越来越滑头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